《格子间的生与死:当我们厌恶工作》是语雀公众号推送的一篇文章,部分观点挺触动我的,贴上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6UxbWnE04wOpv56Ub0p7xw

作者主要分成了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解构当下大部分人工作感到痛苦的原因:a)从精神层面来说,高薪越来越难以带来快乐。b)从身体层面来说,空间桎梏让人孤独。随后在另一方面尝试提出了解决办法:a)表达,阅读,解明,构建。b)将金钱价值具象化。c)建立分布式的情感系统。d)把工作作为手段而非目的。

作者把高薪越来越难带来快乐归纳为三个原因

  1. 金钱边际效应的递减;
  2. 长期主义的神话逐渐成为谎言;
  3. 金钱锚定物的缺失;

金钱边际效应的递减,当一个人存款从零到十万时,带来的快是最大的。而从十万到二十万、从二十万到四十万,数字的变化带来的快乐已经很小了。这方面我已经感受到了,还记得第一次拿到正式工资时的快乐,到账的不是钱而是闪闪发光的自由,以及社会对自身价值的认可。如今和同事调侃起工资,一般都称作窝囊费

长期主义的神话逐渐成为谎言,结合这两天中金公司30岁女生跳楼的新闻,不免想起那句时代的一粒沙,落到普通人头上就是一座山。父母的25岁,正好赶上改革开放,人生像是被一阵风托举着。我的25岁,经历过疫情+经济下行,底色中已经掺杂上了焦虑,以及对这个社会/政党的失望。草东没有派对是一支台湾摇滚乐队,在网易云的粉丝量为180万。而五月天这种人尽皆知的老牌乐队,粉丝量也才324万。《烂泥》《大风吹》都代表了Z时代丧、消极的精神状态,偏离主流叙事,不再相信公平与奋斗,自然也就不再相信长期主义。

金钱锚定物的缺失,这一点我并没有感觉到,可能是做到了解决办法中的将金钱具象化。作者的这一点想法其实和关于边际效应的一点相似,单纯的增加的钱变成了无法感受的事物

工作耗尽了一个人绝大部分的神经力量,而这些力量原本是可以用来沉思、冥想、做梦、担忧、去爱、去恨的。——尼采

当欲望也被工作耗尽,金钱便不再与快乐锚定,只会成为变化的数字。

空间的桎梏让人孤独,表现为大部分(互联网)打工人难以拥有wlb的生活,去构建/维护爱情、友情等亲密关系。我自己也有个观点,实际的上班并不是身处公司的时间与空间限制,也包括在这份工作上付出的焦虑、疲劳等情绪价值。设想两个人的工作时间都是8小时,A是无所事事的8小时,B是身心俱疲的8小时,那么B可能在下班后还要花2小时修复自我,那么他实际的上班时间是10小时。所以有些时候指责他人因为懒而不去做什么是不对的,你不知道他在消耗了一天之后是否还有精力去做自己的事。No judge是一种美德,尊重他人选择。与此同时在格子间内进行社交,一方面同事之间当作朋友处被定义成了职场大忌(虽然我很幸运遇到了一批关系不错的同届校招同事),另一方面年龄差距、性别差异带来的代沟无法忽视。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过长的工作时间挤占了人类社交空间的同时,也削减了人类定义自我的能力。

随后作者提出了可能的解决办法:

a)表达,阅读,解明,构建

表达是将自己的愤怒与焦虑释放,即便我们不是最受压迫、最痛苦的那批人,我们也有权力发表自己的感受。随后通过阅读尝试用他人的理论来构建自己关于工作的观念。这里作者提出了大卫·格雷伯在《毫无意义的工作》一书中的观念:身为原因的快感。

人类之所以觉得自己是自主存在,是与世界和他人分离的独立体,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人们觉得自己可以按照可预测的方式对世界和他人产生影响。一旦被剥夺这种拥有力量的感觉,人类就什么也不是了。

这种对世界和他人的影响带来的愉悦心情被称之为“身为原因的快感”,也被认为是一种对自由本身的实践。

b)重新挖掘将金钱价值具象化的方法

目前我倒是挖掘得挺好的,以至于工作两年还是没存下多少钱…其实就是让自己的欲望生长出来,五十块可以去电影院看一场电影,两百块可以和朋友吃一顿热热闹闹的火锅,三百块可以去剧院看一场戏剧。

c)建立分布式的情感支撑系统,这一点对我的触动特别大。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需要友情、亲情、爱情…建立分布式的情感支撑系统而非集中式的,意思就是不要把某个东西放得太重。

《安娜·卡列尼娜》中有一段剧情(我不久前看过此书,却完全没体会到)

“他对安娜的迷恋彻底消除了他同别人亲密交往的需求。现在,他在所有的熟人中间没有一个知心朋友。……在彼得堡的熟人中间,最亲密、最谈得来的是他的办公室主任和医生。办公室主任史留丁是个朴实、聪明、善良和有道德的人,卡列宁对他很有好感,但是五年来的同事关系在他们之间形成了一道鸿沟,妨碍他们推心置腹地交谈。”

卡列宁对安娜的迷恋彻底消除了他同别人亲密交往的需求,以至于当他生活发生巨变的时候无人可倾诉。有趣的是,在书中,安娜和另一位角色列文在人格和灵魂上如此相似(情感丰富而热烈),但是最后却又拥有截然不同的结局:列文在失意时,可以和农民们一起干农活、可以写书、可以参与政治,可是安娜却只能紧紧抓住伏伦斯基,从而走向悲剧。不只是爱情,还有亲情、友情、工作、爱好以及一切。毕竟,离别是人生的永恒主题之一。

其次,尝试去做一个自私的好人。即使是出于一种自私的目的"让自己感觉好点",去关爱他人也是一件值得去做的事。让我想起了某位朋友,尝试将自己”溢出“的幸福分给他人。

d)将工作当成达成目的的手段而非目的本身。

作者认为当实在无法从工作者获得意义的时候,或许正确的应对手段,是放弃把工作作为目的本身,而是把它作为一种达成目的的手段,获得资金和人脉的积累,获得经验,为了某一天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目前我对于自己的工作还是有一点小小的成就感,所以暂时无法认同。虽然有时这种成就感不能持续,也还没有将其作为毕生的事业,但一直在努力探索发散出自己的应许之地。